近日,由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經濟改革與發展研究院、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聯合主辦的“統籌兩個大局”學術論壇在京舉行。本次論壇聚焦“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主題,與會專家圍繞構建新發展格局、全球經濟治理變革、中國式現代化等議題展開深入研討。
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鄭新業在致辭中指出,當前中國經濟深度融入全球,國際形勢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更加顯著,同時我國的重大政策也都會對全球經濟產生影響。在“十五五”期間,“兩個大局”的碰撞與融合將更加明顯,必須充分考慮國內國際兩個維度的互動影響,重點關注國內統一大市場與全球資源的聯動,實現中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院長李向陽表示,推動“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是“統籌兩個大局”的重要抓手,其核心在于“可持續”。一方面,保障共建國家的經濟、社會、生態、安全的可持續性;另一方面,保障中國經濟自身的可持續性。深化經濟走廊建設是關鍵切入點,經濟走廊的發展可分為四個階段,即:運輸通道階段、城市化工業化拓展階段、貿易投資自由化推進階段以及政策協調與民心相通階段。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于澤表示,整治“內卷式”競爭需要依托國內國際雙循環,關鍵在于統籌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政府需從“增量邏輯”轉向“存量優化”,完善城市更新等存量調整工具,在市場層面梳理激勵機制,解決治理體系中“激勵不兼容”問題,實現國內外資源高效聯動。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經濟改革與發展研究院院長孫浦陽指出,統籌發展與安全需重點把握三大政策目標。一是推進人民幣國際化。二是維持國際收支平衡。既要保持貨物貿易順差合理區間,也要關注服務貿易逆差,尤其是強化知識產權、金融等高端服務貿易。三是守住外債安全底線。
中國人民大學應用經濟學院副院長裴建鎖表示,高水平對外開放已從“要我開放”轉向“我要開放”,更注重制度性開放。這種開放通過規模經濟、技術溢出與“干中學”、競爭效應三大機制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而新質生產力也將為對外開放奠定堅實基礎,二者協同發力將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動力。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經濟改革與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齊昊認為,數字經濟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物質技術基礎,必須為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效的投融資體制。“十五五”期間構建有效的高科技企業投融資體制,為高科技企業提供長期耐心戰略性投資將是國家競爭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