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由東昌府區人民政府與山東省互聯網傳媒集團聯合主辦,中共東昌府區委宣傳部、中共東昌府區委網信辦、東昌府區農業農村局、大眾網·海報新聞承辦的東昌府葫蘆鄉村富民產業高質量發展調研行主題采訪活動啟動,來自新華社、光明日報、經濟日報等10余家央級、省級媒體與農業品牌專家共聚聊城,解碼東昌葫蘆從傳統種植到全鏈集群的華麗蛻變。
東昌府區有“中國葫蘆藝術之鄉”之美譽,堂邑鎮是全國最大的葫蘆集散地。目前,堂邑鎮全鎮葫蘆年產值達18億元,占據全國市場份額的70%以上,葫蘆產業已成為聊城市強村富民的“地標產業”和對外交流的文旅名片、城市名片。
當天,采訪團先后走進堂邑鎮葫蘆產業基地、道口鋪街道葫蘆文化非遺博物館、侯營鎮葫蘆產業基地中華葫蘆文化園、古城西關街等地進行實地采訪調研,用鏡頭和文字記錄下東昌府區葫蘆產業發展的新實踐和新亮點。
“這樣一顆小葫蘆能賣到1000元!你是怎么做到的?”在堂邑鎮路莊村葫蘆種植基地,采訪團將35歲的返鄉大學生郝洪樂團團圍住,試圖搞清背后的奧妙。“物以稀為貴嘛!因為這個葫蘆是天然的異形,個頭小、皮質好、接近實心,所以價格貴。”在聽到郝洪樂的解釋后,采訪團恍然大悟。
郝洪樂是路莊村第一個返鄉創業的大學生。2014年,他放棄萬元月薪,回到村里種葫蘆。目前,他種有近6畝“天津嘴”葫蘆示范田,精品率極高,畝均收益輕松突破10萬元,每年收入能達到60萬。跟郝洪樂類似,今年26歲的郝學坤大學畢業后返鄉創業,在快手、抖音、小紅書等平臺多點開花,粉絲總量突破30萬,年銷售額七八十萬元。
如今,路莊村越來越多的大學生返鄉創業,投身葫蘆種植、電商直播、雕刻創作等各個領域,他們被親切地稱作“葫蘆娃”。去年,堂邑鎮引進3名國內頂級葫蘆技藝大師,培育返鄉創業大學生和本土加工人才300多人,創新高附加值文創產品1000多種,深受市場歡迎。(杜靜 彭靜 李家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