綏芬河作為連接中俄的百年口岸城市,始終秉持“志愿服務賦能城市發展”理念,培育志愿文化,匯聚志愿力量,精心打造城市志愿講解服務項目。通過“系統培訓強基礎、多元實踐拓場景、品牌運營提效能”的閉環路徑,推動志愿服務與“文旅+”深度融合,為口岸高質量發展和邊境基層治理持續注入志愿活力。
筑基賦能,專業培育鍛造“多能型”講解隊伍
以2025年第九屆亞洲冬季運動會等重大賽事為契機,市委社會工作部聯合多部門組建“語”你“綏”行城市志愿講解服務團,通過專業化培訓,組織學員系統研學黨史脈絡、宣推策略、講解禮儀及景區文化內涵。創新采用“理論授課+互動模擬+現場點評+實戰演練”四位一體模式,確保志愿者“懂歷史、會表達,通業務、善共情”,讓每一次講解都成為文化傳播的紐帶、情感共鳴的橋梁。
隊伍組建后,服務團聚焦結構優化與服務提升,構建起“銀齡長者(深耕本地歷史)+中青年骨干(發展雙語服務)+青少年生力軍(活力傳播代言)”的多元年齡梯隊。著重培養漢、俄、英三語講解人才,定制“歷史文化深度版”“趣味故事精簡版”“賽事服務專屬版”等模塊,實現“一群人服務百樣需”。如今,志愿講解員已成為穿梭在國門景區、百年街區等地標景點的“活名片”。
場景創新,特色活動釋放“立體式”服務效能
圍繞傳播口岸文化、服務國際賽會、助力民生需求三大主線,推動服務從“單點輸出”向“多維賦能”升級。
文旅推廣展風采。志愿講解員化身城市“首席宣傳員”,冬日帶領游客與網絡大V探秘北海公園歡樂雪世界、冰心谷等網紅打卡地,用中、俄、英三國語言解鎖冰雪運動與邊城歷史的交融魅力;夏日陪伴八方來客漫步中俄風情百年街區、國門景區,一同追溯“百年口岸”從邊陲驛站到開放樞紐的時代變遷。專業講解獲中外游客點贊,相關活動被省級、央級媒體報道,短視頻全網累計播放量超10萬次。
賽會保障顯擔當。在2025年全國老年人健身球操公開賽、綏芬河首屆中俄合唱交流大會等活動中,講解員從“文化傳聲筒”變身“貼心護航員”,協助核對信息、引導參賽隊伍、解答場地疑問;志愿小將們身著藍白漸變馬甲、頭戴“志”字小帽,或在景區分組巡回講解,或沿街駐點、隨車伴行,成為最亮眼的“移動風景線”。如今,“向北開放”杯綏芬河歡樂跑即將開賽,這群“多面手”整裝待發,將以專業服務為賽事添彩,讓志愿精神在賽場持續閃耀。
民生服務暖人心。志愿服務不止于講解,更延伸至民生一線。志愿講解員聯合策劃“心‘綏’我動,情暖八方”系列活動,聯動愛心企業為游客、特殊人群及“兩新群體”送去熱忱關懷,讓溫暖直達心底。學雷鋒志愿服務月中,他們帶頭參與無償獻血,單日獻血量超5000毫升;走進敬老院時,放下話筒拿起歌本,用紅歌聯唱、雙語朗誦等形式陪伴老人,讓文化傳播與溫情服務在歡聲笑語中同頻共振。
品牌聚力,融合發展提升“輻射型”城市價值
通過“活動樹品牌、品牌帶活動”的良性循環,綏芬河志愿講解品牌實現從“單一服務供給”到“多元價值輸出”的躍升,影響力已滲透到城市發展的多個維度。隊伍規模從首批定向邀請的70人,發展為如今自主加入的150余人;服務場景從景區講解延伸至文化傳播、賽事保障、民生關愛、城市治理等領域,構建起“一專多能”的志愿服務生態,品牌價值持續彰顯。
文化傳播的“放大器”——以系列預約講解活動為核心,品牌影響力不斷深化。市民游客通過熱線預約,跟隨講解員深度品讀邊城歷史與自然之美,讓“被動游覽”變為“主動感知”。依托多語言優勢,策劃“邊城韻·中俄情”雙語詩歌朗誦會、紅色經典故事會等活動,隊伍化身連接中俄文化的“流動紐帶”,成為“百年口岸”“紅色通道”“浪漫邊城”三張城市IP擦亮與傳播的重要力量。
城市發展的“賦能者”——品牌價值不止于文化,更延伸至城市治理的“神經末梢”。志愿者化身政策宣講“輕騎兵”,走進社區、企業解讀對外開放政策、跨境合作紅利;文明城市創建中,以“邊走邊講”形式向市民普及文明規范,讓治理“大道理”變成群眾聽得懂的“家常話”。青少年講解員在講述家鄉故事中強化“主人翁”意識,社會志愿者在服務中踐行社會責任,更催生了“人人當志愿、邊城共宣傳”的文明新風尚,為邊境城市基層治理注入柔性活力。
從文旅賦能到治理協同,志愿講解品牌正以“輻射式”發展,為城市價值提升注入持續動能。下一步,綏芬河市委社會工作部將持續完善“招募-培訓-實踐-激勵”全鏈條機制,拓展社區文化傳播、跨境交流輔助等新場景,讓志愿講解成為彰顯城市“軟實力”的重要窗口,助力打造邊境特色文旅名城,讓更多人聽見綏芬河的故事、愛上這座邊城的獨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