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3.1億。“銀發經濟”時代,養老金融如何作為?豐富養老產品貨架、緩解“數字鴻溝”痛點、助力養老機構智慧化轉型……多銀行正發揮綜合金融優勢,多維度精準發力,助力構建有溫度、可持續的養老金融服務體系。
聚焦民生 “長者飯堂”體現金融溫度
“要不要嘗下這個白切雞,味道很不錯!”中午飯點,家住廣州越秀區、年逾七旬的蔡奶奶和朋友相約來到附近德政中路的桐樂大塘街社區飯堂(長者飯堂)。交流中,她熱情地向記者推薦了自己自助挑選的餐食——雜糧米飯、白切雞、燒鴨腿、番茄炒蛋。“政府補貼+企業讓利+銀行減免”,這樣一套政策“組合拳”讓蔡奶奶這樣的銀發人群獲得感滿滿。據悉,類似的長者飯堂在廣州已覆蓋全市所有街道。
“我們的食材每天新鮮配送,現做現吃。基礎餐兩葷一素一湯一飯,原價18元起,長者在此就餐,運營方讓利優惠后只要15元。如果疊加所在市、區的政府補貼,最低一頓飯價格9元。”桐樂大塘街社區飯堂負責人凌潔給記者算了這樣一筆實惠賬,“現在,廣發銀行推出優惠活動,長者持該行的社保卡或‘自在卡’在我們飯堂就餐,還能再享優惠,一頓飯更省。”
除了讓老人吃得好,升級改造后的社區長者飯堂也開始結合老年人的實際需求做“加法”,成為銀發經濟生態布局的有力載體。“這里也會為老年人提供健康管理等多元化的服務。”凌潔介紹,同時,包括廣發銀行在內的金融機構也會通過快速對接商戶資源、配置專屬優惠、優化支付場景等共同協力支持做好養老服務。
記者了解到,包括工商銀行、郵儲銀行、建設銀行、興業銀行在內的多家金融機構正以辦“食”事為切口,積極構建和完善養老金融服務體系,以金融活水賦能養老產業發展,助力“養老”向“享老”升級。
通過工商銀行上海市分行的金融服務,馬陸鎮“助老送餐”銀政合作數字金融場景正式上線,為鎮政府、社區、配餐公司、老人及家屬等提供了便利。
建設銀行也依托其生活平臺,為鄰里長者食堂定制“訂餐系統+刷臉支付+折扣滿減”等智慧食堂綜合服務方案,讓老年人群感受到養老金融帶來的便捷和實惠。
供需發力 精準賦能產業迭代升級
今年以來,在多項政策措施的綜合支持下,養老服務方式和銀發產品供給進一步豐富。來自國家稅務總局最新數據顯示,上半年養老服務剛需多元增長,社區養老照護服務、機構養老照護服務、居家養老照護服務銷售收入同比分別增長30.4%、22.6%、18%。另外,5G、AI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銀發產業中深度融合應用,智慧養老技術服務、老年智能與可穿戴裝備制造銷售收入同比分別增長33.7%、32.6%。
養老產業高質量發展中,離不開金融“活水”滋潤。如何更好地為生產制造端賦能,更高效解決養老過程中存在的“痛點”,各家金融機構也正積極探索。
在力之智能科技(廣州)有限公司試產車間,公司創始人謝龍漢向記者展示了采用非侵入式腦機接口技術開發的一系列智能康復設備。“腦控康復機器人需要具備腦機智能感知、人工智能決策、人機共融的外骨骼作為執行系統等三項功能,通過腦機交互實時解碼患者運動意圖,助力中風偏癱、骨科患者、脊髓損傷患者重建運動神經通路,實現‘意念—動作’閉環訓練,加速運動功能恢復。”謝龍漢介紹。
“接下來,我們除了做好創新研發,更重要的是希望把這些智能設備價格‘打下來’。希望更多地老年人能夠切切實實享受到人工智能技術所帶來的便利。而這背后,離不開金融機構的大力支持。”交流中,謝龍漢坦言,“去年第四季度,公司擬申報國家產業基金(基于腦機接口的康復神經調控技術研究),廣發銀行為我們量身定制金融服務方案,在貸款額度、期限、還款方式等方面進行優化設計,提供1.7億元授信意向。另外,目前我們也已經進入新一輪融資階段。”
金融活水支持下,位于深圳的高科技醫療器械企業普門科技也正加大對高能紅外治療儀、空氣波壓力治療儀、高頻振動排痰儀等醫療設備的開發。“我們將持續加大創新研發,為長期臥床患者褥瘡、糖尿病足、各類慢性疼痛等老年人群、慢病人群提供專業和便捷的家庭治療與康復服務。”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企業發展的背后,銀行在各個關鍵階段的支持十分重要。記者了解到,去年,面對企業繼續擴大業務規模的迫切需求,廣發銀行深圳分行為企業及其子公司提供了總額超億元的綜合融資解決方案。同時,依托于“金融+醫療+養老”綜合服務模式,下一步,雙方還將進一步深化在投資、養老金融等領域的合作空間,目前已在醫療行業投資篩選等方面達成初步合作意向。
共建生態 “數字康養”助力智慧化轉型
發揮數字金融優勢,與養老機構共同探索構建數字養老場景,各銀行近年來也在持續探索。
“我們團隊成員深入調研發現,護理院需要的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管理系統,而是涵蓋入住登記、健康管理、護理記錄、費用結算等全方位的數字化解決方案。為確保方案的可行性和實用性,團隊成員多次往返護理院,與醫護人員、護理員和老人們深入交流,收集了大量第一手資料,并提出一套系統的數字化管理解決方案。”廣發銀行深圳分行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該行目前與深圳市養老護理院的一項創新實踐正打開新思路。
廣發銀行為深圳市養老護理院上線自主研發的數字康養平臺,共建數字養老場景。據了解,上線以來,平臺實現了機構、管護人員、老人、家屬的信息共享,還會根據老人的身體評估結果制定專項護理計劃,并通過App推送每日照護服務至管護人員。“盡管仍在迭代,但已促進護理院的管理效率大幅提升,老人們的生活質量也得到了顯著改善。”深圳市養老護理院負責人告訴記者,這一平臺還能統一分析業務與財務信息,清晰掌握院內服務及收費情況。
構建智慧養老生態體系,工商銀行去年也在武漢啟動了“智慧養老試點項目”,首次嘗試運用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手段,提供信息管理、結算等服務,以實現線上線下養老服務與管理體系的融合。另外,招商銀行也在探索延伸“金融+生活”服務邊界,通過“養老權益模塊”串聯健康管理、旅居康養等服務。
“銀發經濟方興未艾,養老金融大有可為。”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局長李云澤日前在出席2025陸家嘴論壇時強調,中國老齡化進程加快,預計到2035年60歲以上人口將突破4億,銀發經濟規模有望達到30萬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