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數字化進程的加快,歐元區的支付方式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在一個日益無現金的社會中,如何保持公共貨幣的作用與信任,成為關鍵問題。歐洲央行給出的答案是推進數字歐元——一種由央行發行、面向公眾的數字化現金。
2020年10月,歐洲央行發布了《數字歐元報告》,正式啟動相關研究。經過兩年的調查階段,2023年11月,數字歐元正式進入籌備階段,預計將持續到2025年10月。若獲批,則將進入為期2至3年的開發階段,因此推出窗口大致在2027年至2029年之間。
近年來,美國穩定幣的快速擴張及立法保障的出臺,再次觸動了歐盟的神經,迫使其重新評估并加快數字歐元計劃,以捍衛歐元的競爭力和歐洲的金融主權。過去兩年,全球穩定幣市值顯著增長。其中,以美元計價的穩定幣占據了超過九成的市場份額,形成絕對主導地位;相比之下,歐元穩定幣仍處于邊緣地位。歐洲方面擔心,這一趨勢將進一步強化美元在全球金融體系中的霸權,削弱歐盟提升歐元國際作用及其地緣政治影響力的努力。
美國穩定幣的競爭壓力,也造成歐盟技術路徑的重大轉變。有消息稱,近日歐洲央行已在考慮采用以太坊等公共區塊鏈作為數字歐元的運行平臺,重新權衡開放性與隱私性之間的利弊。歐洲央行行長拉加德也多次呼吁歐盟立法機構“抓住歐元的機會”,盡快通過相關法律,為數字歐元的潛在推出鋪路。她將其視為維護歐洲金融自主權的關鍵舉措。
在穩定幣的發展問題上,歐盟委員會和歐洲央行之間也存在一定分歧。歐盟委員會更強調資本自由流動和金融創新,認為合規穩定幣可以滿足市場需求;而歐洲央行則更為謹慎,擔憂其可能威脅貨幣政策和金融穩定,認為穩定幣尚未達到“健全貨幣”的標準。如果存款從銀行大量轉向穩定幣,則可能削弱貨幣政策通過銀行體系的傳導效果。國際清算銀行(BIS)也警告稱,穩定幣若缺乏嚴格監管,可能帶來脫錨、透明度不足以及對跨境資本流動的沖擊等風險。BIS建議,穩定幣應當被納入與銀行相似的審慎監管框架,否則主權貨幣體系可能受到侵蝕。
不少專家認為,在數字歐元尚未推出之前,以歐元計價的穩定幣可以在《加密資產市場監管條例》(MiCA)框架下,作為過渡橋梁:既能滿足市場需求,又可能強化歐元的國際作用。適度放寬對歐元穩定幣發行的限制,或能激勵創新,形成數字歐元與私營部門創新互補的格局,推動更廣泛的歐洲數字支付戰略。
然而,這一思路也存在爭議。部分經濟學家擔心,過度依賴穩定幣可能延緩官方數字歐元的推出,并帶來新的系統性風險。同時,一些歐洲學者批評指出,若歐盟效仿美國的穩定幣模式,將是戰略失誤??紤]到美元穩定幣的先發優勢,這既不現實,也未必符合歐盟的長遠利益。他們主張,歐盟應專注于將歐元定位為全球值得信賴的安全資產,堅持推動歐元國際化。如此,第三國可以利用歐元來對沖由穩定幣驅動的美元化風險。專家指出,數字歐元并非單純的支付工具,而是關乎歐洲金融自主權和貨幣未來的戰略選擇。面對美元穩定幣的主導地位和全球貨幣格局的變化,歐盟需要在創新與穩定、效率與主權之間找到新的平衡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