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存款利率持續下調的背景下,混合類理財產品對投資者及理財機構的吸引力正在增強。近期,包括興銀理財、光大理財、寧銀理財等多家理財公司旗下混合類理財產品發布分紅公告。另外,根據普益標準監測數據顯示,2025年7月,混合類理財產品成立以來平均年化收益率為2.7129%,較上期增長24.57個基點,整體收益具備一定優勢。
對此,業內專家表示,理財機構在強化以“固收+”為核心策略的混合類產品布局,通過多元化策略應對市場波動。投資者應優化資產配置策略,樹立多元大類資產配置思維,實現多品種的均衡配置。
多家混合類產品密集分紅
近日,興銀理財發布《富利興成阿爾法一個月持有期2號混合類理財產品利益分配公告》,擬進行利益分配,分紅形式為現金分配。根據公告,本次分配基準日為2025年8月4日,每單位份額分配0.03元。
無獨有偶,此前信銀理財曾宣布,對旗下鴻盈象混合偏債三年定開1號理財產品進行分紅,每單位份額分紅金額0.036元。
事實上,今年以來,已有興銀理財、光大理財、寧銀理財等多家理財機構發布了旗下部分混合類產品的分紅公告。
理財機構混合類產品密集分紅源于該類產品的亮眼表現。據Wind數據顯示,從凈值表現來看,在已披露最近凈值的2000余只混合類理財產品中,超過1320只單位凈值大于1元,最新單位凈值大于1.2元的有近240只。
上半年以來,混合類理財產品規模及新發產品數量也在快速增加。
Wind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截至8月14日,新發混合類理財產品超過300只,其中多為偏債混合型產品。另據普益標準監測,截至8月中旬,全市場混合類理財存續產品數量為2006款,存續規模達6600億元,最新存續規模占比為2.11%。
“在存款利率和純固收理財都在持續下降的背景下,投資者對適度收益增強的需求愈加迫切,能夠提供兼具穩健和增強收益的混合類理財產品,成為投資者較為青睞的‘中間選項’,今年投資者對這種混合類理財產品的配置熱情有明顯提高。”北京某股份制銀行理財業務人士表示。
對此,中信證券研報認為,上半年年末,固收類產品規模占比雖保持高位,但混合類產品規模占比逐季回升,或與今年資本市場表現改善和中長期資金入市政策號召相關。
產品兼備穩健性與靈活性
根據投資性質的不同,理財產品分為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權益類理財產品、商品及金融衍生品類理財產品和混合類理財產品。其中,混合類理財產品是指投資于債權類資產、權益類資產、商品及金融衍生品類資產且任一資產的投資比例均未達到80%的理財產品。
在普益標準研究員屈穎看來,相比其他理財類型,混合類理財產品的優勢主要體現在穩健性與靈活性兼備上。與現金管理類或定期存款等產品相比,它的收益潛力更高,同時可保持較好的流動性和抗通脹能力;與純債類理財產品相比,它通過適度配置權益資產,增加了組合收益機會;與權益類理財產品相比,其波動較小,風險更可控。
另外,在配置策略上,混合類理財產品注重資產的靈活組合與動態調整。債券部分為產品提供穩定收益和風險緩沖,權益部分則捕捉市場機會以提升整體回報。
不僅如此,根據市場周期與投資目標,混合類理財會適時調整債券與權益的配置比例。通過投資標的多元化,混合類理財可有效分散風險,并根據產品定位采取偏股型、偏債型或平衡型策略,實現穩健收益與市場機會兼顧的投資目標。
普益標準報告認為,隨著居民財富總量的積累和投資者風險偏好的分化,市場對兼具穩健性與增長性的理財產品需求不斷增長。混合類理財產品因其資產的靈活配置特征,可有效滿足不同風險承受能力投資者的個性化需求。同時,隨著資本市場的深化改革,權益市場和債券市場均有較大提升,資產類別豐富,混合類理財產品可靈活捕捉不同資產的投資機會。此外,金融科技的發展可有效促進智能投顧和動態資產配置,提升管理效率和客戶體驗。
鑒于混合類理財產品的上述優勢,理財機構近年來在該類產品的布局呈現穩步擴展態勢。
普益標準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7月,混合類理財產品存續規模達到6410.73億元,環比增長1.3%。在存款利率持續下調的大環境下,混合類產品憑借較高的收益潛力和良好的風險分散優勢,逐漸成為投資者和機構重點關注的對象。
投資者應優化資產配置
混合類理財產品升溫的背后,是投資者對“固收+”策略青睞度的提升。有機構分析人士表示,近期混合類理財產品業績表現穩健,整體收益水平優于純固收類產品。混合類理財產品通過股債等多元資產配置實現風險分散,配置策略上通常采用“固收+”的模式,以債券之類固定收益資產打底(占比60%至80%),搭配權益類資產(占比20%至40%)及衍生品等增厚收益,能在控制波動的前提下爭取更高收益。
事實上,“固收+”策略是混合類理財產品中非常主流且重要的一類策略。當前各理財公司發行的混合類理財產品,其投資策略大多是通過固收資產提供基礎收益和風險緩沖,再通過小比例的風險資產(尤其是權益資產)來增厚收益。
雖然混合類理財產品正成為市場的“香餑餑”,但受債券市場波動對固收資產收益空間的影響,混合類理財產品同質化競爭日益激烈,監管要求不斷趨嚴,加之投資者風險偏好趨向保守,這些因素也給理財機構帶來了挑戰。
針對此,普益標準報告認為,理財機構可重點采取以下策略:一是推動多元化資產配置與產品創新,提高產品靈活性以滿足差異化需求;二是強化智能投顧與動態資產配置技術的應用,提升管理效率與客戶體驗;三是積極布局綠色金融與可持續投資領域,借助政策支持把握新的發展機遇。
而對于投資者,普益標準則建議:首先,投資者需明確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和投資目標,相對固收類產品,混合類產品通常收益波動較大,適合風險承受能力較高且具備中長期投資規劃的投資者;其次,投資者仍需警惕市場波動帶來的短期風險,避免盲目追漲,建議分散投資,以應對短期波動帶來的影響;另外,在選擇產品時,建議充分了解產品說明書,明確投資范圍、投資策略和風險等級,結合自身財務狀況和投資目標進行科學配置。
中信證券研報也認為,下半年,隨著各種熨平產品凈值波動手段的整改進入沖刺階段,潛在的產品凈值波動放大和負債穩定性問題值得關注。對此,投資者應優化資產配置策略,樹立多元大類資產配置思維,實現固收、權益、商品等多品種的均衡配置,通過配置股票、黃金、REITs等資產,分散債券市場單一風險,利用衍生品等策略對沖利率風險。理財機構也需要優化產品設計,增加低波產品布局,發展“攤余成本法”“混合估值”等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