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黄页在线观看_国产日韩一区二区_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子伦_亚洲 日韩 国产第一

新華通訊社主管

首頁 >> 正文

“生態、生計、文化”協同多贏
海洋生態修復創新實踐激活經濟新動能
2025-09-15 記者 王存福 來源:經濟參考報

  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縣內的新村潟湖和黎安潟湖被稱為陵水的“雙眸”,是我國為數不多的海岸潟湖,周邊聚集了全縣20%以上的人口,擁有全國最大的疍家漁村。受自然條件和人類活動影響,此前潟湖水體質量不穩定,部分砂質岸線侵蝕嚴重,河口區生境破碎,潟湖生態系統一度十分脆弱。

  對此,海南陵水對新村、黎安潟湖及周邊海域創新利用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NbS)開展了一系列整治修復工作。歷經10多年努力,潟湖生態系統功能得到恢復和強化,防災減災能力和生態環境質量得以提升,帶動了社會經濟發展。這一案例被遴選為自然資源部2025年海洋生態保護修復典型案例。

  退塘退養還林還濕

  記者在陵水新村潟湖邊見到潮和的時候,他正在與同伴忙著進行海邊驛站的防臺準備工作,經過一番專業操作,海邊驛站的各類裝備均被加固或收納起來。

  驛站不遠處的灘涂上,生長著一片片郁郁蔥蔥的紅樹林。這里的紅樹林苗木大多為人工補種,品種多為紅欖李等。

  潮和是當地有名的水下攝影師,也是抵達過多個大洋海底的旅行達人。“我就在這里出生,親眼見證了潟湖從曾經的亂糟糟到如今的水清樹綠。”作為土生土長的陵水人,潮和對陵水新村潟湖和黎安潟湖的變遷印象深刻。

  當下,正逢休漁期,潟湖邊上,漁民們正在忙著檢修船只和整理出海捕魚裝備,閑時也偶爾會去周邊的旅游驛站喝杯咖啡消遣一下。

  新村潟湖不遠處是海南疍家博物館。這是中國首個以疍家文化為主題的博物館,于2023年9月22日開館,匯集展示了海南疍家人獨特的水上文化,逐漸成為傳承和保護疍家文化的重要場所。

  “南海之外,有鮫人,水居如魚,不廢織績,其眼泣,能出珠。”《搜神記》中記載的這一段,常被今人認為是對古老的疍家人的描寫,以此體現疍家人擅長與水打交道。在距離疍家博物館不遠的海面上,曾經的疍民家園化身海上民宿,成為疍家漁民“吃旅游飯”的致富密碼。

  近年來,陵水著手清除違規漁排和清退近岸海域禁養區養殖場,促進海洋生態保護修復。隨著海洋生態保護修復工作的推進,許多漁民開始退塘退養,但在產業轉型過程中遇到了困境。

  在疍家漁排上出生的郭玉光,如今是陵水疍家漁排協會會長。他說,漁業轉型和鄉村振興是大事,為此他牽頭成立了陵水海上疍家鄉村旅游專業合作社,承包了漁民的舊漁排,將其打造成以疍家文化為底蘊、海洋元素為特色的海上疍家民宿。曾經因生態保護和修復帶來的發展困境,如今隨著生態環境的持續改善而讓漁民受益。這座占地6000平方米的疍家漁排,集餐飲與海釣、槳板等水上娛樂活動于一體,自2024年運營以來,持續吸引著省內外的游客前來體驗游玩。

  經過10多年的努力發展,如今的新村和黎安潟湖海水碧藍、紅樹成片、白鷺紛飛;周邊區域產業不斷聚集,居民收入逐年提高。生態優勢持續轉化為經濟優勢,生態、生產和生活呈現出一派生機盎然的新景象。

  2025年陵水全球招商大會上,陵水黎族自治縣縣長羅樺重點推介了新村潟湖海域項目等產業項目。據統計,2024年,新村潟湖、黎安潟湖一共接待游客165.57萬人次,全年旅游收入達到9.56億元。

  破解生態退化困局

  多年前,這里是另一番景象。據潮和回憶,受漁排養殖、城鎮居民活動和農業種植污染等因素影響,潟湖內一度出現水質富營養化、生態系統退化等一系列生態問題。

  挑戰隨之而來,生態退化、氣候災害與社區轉型成為擺在地區發展面前的一道大考題。當地兩大典型海洋生態系統均呈退化趨勢:紅樹林面積從1990年的425公頃減至2015年的約220公頃,海草床覆蓋率從1995年的約65%降至2018年的30%左右,生態系統服務功能明顯衰退。同時,作為低洼島嶼型海岸,陵水還面臨海平面上升與極端天氣事件帶來的氣候挑戰。

  此外,陵水潟湖內上千戶疍家漁排和周邊村莊的過度開發,導致人口資源環境過載,而疍家文化作為海南省“海洋文明”的活態載體,又面臨傳承的斷層風險。

  為應對這些挑戰,陵水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以“藍色海灣”整治行動項目為依托,持續開展生態修復工作,改善了新村潟湖和黎安潟湖約32平方公里海域的生態環境質量,成功探索出一條“頂層設計引領、部門聯動聚力、科技賦能創新、公眾參與共治、全民福祉提升”的生態修復模式。

  羅樺表示,陵水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進黎安潟湖、新村潟湖生態綜合整治,依法拆除禁養區內養殖漁排711戶,清理騰退占用潟湖面積近700畝。充分改善潟湖生態系統質量與穩定性,加強生態保護和修復,建立健全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強化國土空間規劃銜接融合,推進海洋生態保護修復工程項目建設。

  在具體修復過程中,陵水實施了NbS方案,通過海草床和紅樹林的整體修復,并結合社區參與和文化傳承,在32平方公里潟湖區域實現了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社區生計轉型與文化傳承創新。

  海南省自然資源和規劃廳廳長賈文濤認為,陵水實施的NbS方案充分體現了生態系統整體性思維,通過污染消減與自然岸線恢復、紅樹林生態系統保護修復、海草床生態系統保護修復、珊瑚礁生態系統保護修復、疍家生態文化保護、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等全鏈條干預,構建了“海岸帶生態-社會-經濟”的協同治理模式。這六大核心措施不僅針對物理環境進行系統修復,更將當地傳統文化與社區發展有機融合,形成了熱帶海岸帶綜合治理的整體解決方案。

  NbS亞洲中心常務副主任羅明認為,陵水通過這六大措施的系統實施,使得紅樹林、海草床覆蓋率均得到提升。水質監測顯示,黎安潟湖98%以上水域達到一類海水水質標準;新村潟湖90%水域達到二類海水水質標準;恢復區魚類和貝類資源量比未修復區高出50%以上。“紅樹林-海草床”連續生態系統構成的“生態屏障”,增強了海岸帶抵御極端氣候事件的能力。

  形成創新治理范式

  陵水NbS實踐方案突破了傳統單一技術路線限制,創新形成了文化賦能與知識共創向利益相關方賦能的特色,實現了生態修復與社區發展的深度融合。這種將疍家漁村千年智慧與現代科技相結合、生態價值與經濟價值相統一的治理范式,不僅保護了生態環境,也活化了傳統文化,為應對全球性生態挑戰提供了兼具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的中國智慧。

  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縣林業局局長寇峰等人認為,陵水NbS方案的創新之處,在于其將政府財政、社會資本和文化要素納入整體解決方案,形成自然、社會、文化多元協同的治理體系,并體現在文化賦能、知識共創和利益重構三個方面,形成了具有熱帶海岸帶特色的綜合治理范式。

  多位受訪專業人士認為,陵水NbS實踐方案不僅解決了當地“生態-社會-經濟”發展的挑戰,更蘊含著可推廣的全球沿海治理智慧。其基于海洋文化的整體性治理方法論、熱帶海岸帶生態修復技術體系和可持續價值實現機制,為應對全球海岸帶地區共同面臨的挑戰,提供了可借鑒的系統性范例。

  賈文濤認為,陵水NbS實踐方案通過“生態修復-生計轉型-文化傳承”三維協同的系統方法,有效應對了熱帶海岸帶地區面臨的復雜挑戰。通過實施六大核心措施,陵水成功修復了紅樹林、海草床兩大典型海洋生態系統,同時保護和傳承了疍家漁村文化,實現了“生態-社會-經濟”的協同發展。這一實踐不僅為我國其他海岸帶地區發展提供了可復制的經驗,也為全球熱帶海岸帶治理貢獻了中國方案。

  “陵水經驗表明,成功的NbS方案必須尊重當地文化傳統,激發社區內生動力,構建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才能在修復自然的同時提升人類福祉,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賈文濤說。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有限責任公司,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獲取授權

《經濟參考報》社有限責任公司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2024066810號-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洼县| 惠来县| 江孜县| 尚义县| 枞阳县| 孟州市| 塔城市| 万山特区| 浪卡子县| 山东省| 平顺县| 清远市| 七台河市| 涞水县| 黔西县| 会宁县| 长岭县| 宣城市| 东台市| 巴楚县| 方正县| 米易县| 鹿邑县| 连江县| 临沂市| 文山县| 宿州市| 长海县| 闽清县| 泸定县| 巍山| 车险| 公主岭市| 南投县| 左贡县| 浦北县| 宜宾县| 临沂市| 香河县| 鞍山市| 江永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