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縣里的工作人員在政府辦公區門口收集我們老百姓的急難愁盼問題,我就把懸在心里面的事兒說了出來。”四川省南充市蓬安縣村民趙雙全回憶道。當地通過設立“流動接訪站”零距離聽民聲、解民憂,讓人民群眾感受到溫暖與關懷,民生福祉持續得到增進。
近年來,趙雙全及周邊部分村民日常居住環境時常受到惡劣天氣影響。收到趙雙全反映的困難問題后,蓬安縣紀委迅速行動。一方面,督促屬地政府相關部門、村干部深入村社,廣泛收集群眾意見建議;另一方面,及時協調縣自規局等縣級部門,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經過不懈努力,當地平梁村2組8戶24人成功獲得國債地災點避險搬遷項目申請資格,每戶約獲得10萬元補助。在后續搬遷戶選址工作中,紀委全程監督,嚴格遵循不觸碰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等原則,保障搬遷工作有序推進。
記者了解到,蓬安縣紀委監委深入開展“流動接訪站”工作,搭建“線上+線下”監督“哨點”,關口前移,在全縣范圍內劃分5個片區,以社區為單位組建312個“陽關監督”微信群,由對應的鄉鎮(街道)紀(工)委工作人員當好“網格監督員”,建立“陽關監督”臺賬,實施“紅橙黃藍”四色預警掌控工作機制,充分發揮快捷高效、接訴即辦優勢,把問題找出來,把實事辦到位。優先選擇信訪問題突出地區設立“流動接訪站”,每月18日由縣紀委班子成員帶隊,開展“下沉式”流動接訪。群眾在家門口就能訴說心聲,真正實現了“民有所呼、我有所應”的零距離互動。
始終秉持“小處見真章”的治理智慧,蓬安縣紀委監委“流動接訪站”聚焦群眾身邊的“小事、小案”——那些看似瑣碎的民生痛點,實則是丈量民心的標尺;那些基層崗位,卻承載著群眾對公平正義的殷切期盼。平梁村地災隱患的徹底解決,正是對這一理念的生動詮釋,讓群眾真切感受到,再小的訴求都會被重視,再難的問題都會有回應。問題查處不是終點,群眾滿意才是根本。蓬安縣紀委監委要求,對每一起查實的問題線索或意見訴求,在完成處置或整改后,工作人員都必須進行回訪,確保問題真解決、真整改。
據悉,自流動接訪站機制實施以來,蓬安縣紀委監委共收集群眾急難愁盼問題1505個,發現問題線索40余條,推動解決問題1495個。
新居的炊煙裊裊升起,映照出紀檢監察工作的溫度與力度。蓬安縣的流動接訪實踐,恰似一幅徐徐展開的民生畫卷,以創新為筆、以實干為墨,在基層治理的沃土上,書寫著美好生活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