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黄页在线观看_国产日韩一区二区_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子伦_亚洲 日韩 国产第一

新華通訊社主管

首頁 >> 正文

“每噸僅200到300元,全靠較新衣物二次流通帶來收益”
回收率不足三成 我國廢舊紡織品“煥新”卡在哪兒
2025-09-18 記者 李勁峰 王默玲 來源:經濟參考報

  盡管舊衣物回收箱在很多城市小區普及,免費上門的線上回收模式也備受青睞,然而大量廢舊衣物被回收后,除了一部分進入二手市場,大部分難逃被送往垃圾焚燒廠的結局。記者采訪了解到,加上更難回收的破舊床單和布偶、建設工地土工布等,我國廢舊紡織品整體回收利用率不足三成。

  廢舊紡織品循環利用,能節省大量種植棉花的耕地、煉制化學纖維的石油等資源,而且再生加工技術也已獲突破,但為何在現實生活中難以推廣呢?

  回收率不高 造成資源浪費

  不想再穿的舊衣服,塞進小區舊衣回收箱,或者預約上門回收,這是很多城市居民處理廢舊衣物的方式。這些收走的舊衣物去哪兒了?

  上海一家線上回收舊衣平臺負責人介紹,舊衣物收回來后,在分揀工廠根據款式新舊進行分類,款式較新的舊衣服會當作二手衣物流通,剩下60%的破舊衣物就將送往各地廢舊紡織品再生處理工廠。

  “舊衣物整體回收價值低,送往再生處理廠的破舊衣物每噸僅能賣到200到300元,連上門回收的人工成本都負擔不起。”這位負責人說,舊衣物回收全靠款式較新舊衣物的二次流通帶來收益,“我們雖在全國300多個城市上門回收,但年回收量僅6萬噸左右。”

武漢紡織大學王金鳳教授展示“廢舊棉毛紡織品資源化利用重點實驗室”中的相關實驗材料。記者 李勁峰 攝

  位于江西省奉新縣的贛新源再生新材料公司,每年回收近20萬噸廢舊布料、塑料瓶切片,用來加工成再生纖維銷往各地紡織廠。公司負責人李劍介紹,用廢舊布料生產1噸再生纖維成本在1000多元,用回收的塑料瓶切片成本約5000元,“雖然廢舊布料成本更低,但每年用量不到5萬噸,主要原因還是收不上來”。

  業內人士介紹,大量廢舊的衣物、床單、布偶娃娃等廢舊紡織品,回收價值低,很多居民都當成生活垃圾處理。即便送到再生利用工廠,廢舊紡織品多是經過機器破碎開松,制作成保溫棉、隔音棉、土工布等工業或農業材料,“各種布料在物理破碎中,纖維都被打斷,重新紡紗比較粗糙,能重新制作衣服的只有極少數”。

  隔音棉、土工布等工農業紡織品使用過后,混合大量建材等雜物,回收利用價值更低,最終多是焚燒處理。中國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協會副秘書長蔡海珍說,廢舊紡織品回收開松制作成工業或農業用原料布,甚至直接當作燃料賣給焚燒電廠等,都并非紡織行業內的“自體循環”,更難以做到“二次循環”“三次循環”。

  根據中國物資再生協會發布的《中國再生資源回收行業發展報告(2025)》顯示,去年我國廢舊紡織品回收量約為515萬噸。相較于我國每年超過2000萬噸的廢舊紡織品產生量,廢舊紡織品回收率遠不足三成。

  東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研究員王華平介紹,在我國城市垃圾里可回收利用的五大類固體廢棄物中,廢舊紡織品是利用率最低的一種。當前我國每年要新生產8000多萬噸紡織品,隨著消費循環周期的加快,每年產生的廢舊紡織品量會越來越大。

  廢舊紡織品回收率不高,造成較大資源浪費。業內專家介紹,目前紡織品原料最主要的棉或滌綸生產中,棉花種植需要使用大量化肥和淡水,滌綸制作主要用石油或者回收塑料加工。根據聯合國環境署數據,每回收利用1噸舊衣物,可減少3.6噸二氧化碳排放,節約0.5噸原油和20噸水。

  技術突破顯著 推廣應用面臨三道關

  各類舊衣物回收后,經過處理做回各類新衣服,無疑是最佳回收利用模式。走進武漢紡織大學的“廢舊棉毛紡織品資源化利用重點實驗室”,王金鳳教授和中科院化學所張軍教授團隊聯合研發的技術,可將舊校服脫色后,制漿、溶解紡絲、重新織布,制成一件新校服。

  “現在國內紡織品再生利用,技術上已取得顯著進展。”王金鳳說,包括過去長期困擾的棉紗和滌綸混紡的布料,現在也能有效地分離,分別制成不同再生纖維,“技術有了,但在市場上推廣應用還存在不少挑戰”。

  記者采訪發現,舊衣物循環利用主要面臨三道關:

  ——成分分揀關。衣物紡織原料種類繁多,天然纖維就有棉、麻、絲、毛等;合成纖維有滌綸、尼龍、腈綸等不同種類。業內人士介紹,為了綜合各種纖維各自優勢,很多面料都是將不同纖維混紡,如此給回收利用帶來諸多挑戰。

  “我們回收生產再生纖維的廢布要求滌綸含量超過90%,低于這個含量就會導致纖維噴嘴堵塞造成故障。”李劍說,能滿足這個含量標準的多是各類運動服,襯衫、西褲等棉滌混紡面料都沒法當原料。如果各類舊衣物都收回來,按纖維類別、甚至成分比例分揀出符合條件的,綜合成本就會大幅提高。

  ——異物分離關。除了面料不同成分之外,各種衣物上的紐扣、拉鏈等物件也是一大處置難題。這些紡織品中混雜的金屬和塑料異物,容易影響纖維質量并損害加工設備,要靠人工拆剪才能再利用。當前服裝廠加工剩下的邊角布料都搶著回收,就是成分相對固定且不含異物。

  “材質混紡之外,很多面料中還有膠粘劑、涂層等,不同材質、不同涂層的分離,都讓后續處理成本大幅提升。”王華平介紹,分離環節的繁雜挑戰,導致廢舊紡織品的回收利用經濟價值降低,加劇廢舊紡織品的循環利用動力不足。

  ——技術落地關。同濟大學科研團隊正在推動棉滌混紡廢舊紡織品的化學法回收利用的技術集成,目前已經形成示范案例,但應用推廣時遇到政策障礙。同濟大學生態文明與循環經濟研究所所長杜歡政介紹,一方面廢舊紡織品的循環利用其實可以視作垃圾回收項目,項目本應落在垃圾填埋場或處理廠附近,但事實上受環保政策等要求無法就近落地;另一方面因為用到化學法來回收利用廢舊衣物,地方有關部門從安全管理角度出發要求必須在化工基地園區落地生產,但對于不少化工園區來說這一新興項目的投資規模、生產規模并不符合他們的落地標準。

  “這種剛從實驗室走出來的技術,不具備規模效應和經濟效益,很難達到畝產GDP的考核要求。”杜歡政說,“這就使得新技術兩頭不靠,難以落地。”

  亟待協同施策 加速規模化循環利用

  近年來,國家出臺相關政策支持廢舊紡織品循環利用。國家發改委等部委2022年出臺加快推進廢舊紡織品循環利用的相關政策,規劃到2025年我國廢舊紡織品循環利用率達到25%,到2030年循環利用率達到30%。

  受訪業內專家表示,相較于一些發達國家循環利用率能到50%,我國在廢舊紡織品循環利用領域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有助于節省大量紡織原材料,緩解石油消耗、耕地緊張等問題,相當于新增一塊塊“城市油田”和“城市棉田”。

  構建起完善的回收體系,是業內人士共同的呼吁。只有建起完備的回收、分揀、綜合利用體系,讓種類繁雜的廢舊紡織品混雜回收后,能按不同材質分類分揀歸類,再供應相應再生纖維產線,如此廢舊衣物才能實現規模化回收利用。

  “逐步完善紡織品材質和成分標識化等標準體系,能夠提高回收效率。”王金鳳建議,可以鼓勵在生產端就設置含面料材質信息的可視化或機讀識別標簽,后續通過機器掃描就能識別和分類,大幅提升廢舊紡織品分揀效率和準確性;同時完善國內再生纖維材料的可追溯和認證標準,在面料標識中標注再生纖維使用量,提高全社會對再生面料的認可度。

  當前,面料材質和使用周期相對統一的校服、工裝等制服回收利用,可以成為廢舊紡織品循環利用的突破口。蔡海珍等業內人士介紹,工裝、勞保服等制服可以集中采購、集中回收,同批材質相近,這種場景適合規模化回收利用,以及在制服產品中推廣使用再生面料,在全行業形成示范帶動作用。

  杜歡政認為,對于循環產業里面的新技術、新工藝,從原材料的回收、分類,到相關技術產業的落地、融資,再到資源循環的閉環體系的形成,我們需要各個部門協同出臺配套政策,共同推動廢舊紡織品等循環產業的系統集成創新,以此解決新技術落地的堵點、難點。未來,在政策創新、技術創新、商業模式創新的集成發力下,我相信循環產業將助力綠色轉型,為中國新一輪經濟增長提供助力。

(經參調查線索征集郵箱:13810799287@163.com)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有限責任公司,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獲取授權

《經濟參考報》社有限責任公司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2024066810號-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晋中市| 托克托县| 县级市| 马龙县| 潞西市| 邯郸市| 务川| 威海市| 山阳县| 中宁县| 措勤县| 旅游| 阿合奇县| 沂源县| 新民市| 永胜县| 麦盖提县| 武宣县| 永春县| 星座| 岐山县| 北碚区| 井研县| 曲松县| 稷山县| 永清县| 同仁县| 曲水县| 苍梧县| 浦北县| 盖州市| 长葛市| 龙井市| 千阳县| 康乐县| 五莲县| 宜城市| 栾川县| 松滋市| 咸阳市| 武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