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以“慢慢時光 一鹿童行” 為主題的廣州尚賢慈善基金會(以下簡稱 “尚賢基金會”)五周年公益慶典在廣州舉辦。這場慶典,不僅是對尚賢基金會五年來深耕腦損傷兒童幫扶領域的成果展示,更以“凝聚共識、共建生態”為核心,旨在勾勒“專業救助+社會支持”的協同路徑,努力為腦損傷兒童關愛事業提供專業化、系統化、可持續的實踐范式。
慢啟?微光:以初心錨定方向,以榜樣照亮前路
尚賢基金會成立于2020年,持續聚焦腦損傷兒童群體真實康復需求,逐步織起全面、多元的腦損傷兒童服務支持網絡。截至目前,已合作超過100家醫院及康復機構,為腦損傷兒童家庭提供線上康復課程超過兩萬小時,節省康復訓練費用超過300萬元,提供醫療救助資金超過500萬元,冠名4個康復室,累計幫扶超過3.4萬人次。
尚賢基金會聯合創始人顧芷暢表示,尚賢基金會始終懷揣“為腦損傷兒童康復創造更多可能”的初心使命,致力于完成從“單點救助”到“系統賦能”的蛻變。如今,尚賢基金會的腦損傷兒童關愛版圖已經延伸至線上居家康復、專項基金救助、社會融入、家庭支持、醫療康復技術交流等多元領域。“我們始終堅信,公益不是單點的幫扶,而是構建一個有溫度的支持網絡。”她說。
廣東省殘聯黨組成員、副理事長陳繼山表示,殘疾人事業需要社會組織的積極參與、社會力量的廣泛支持。尚賢基金會這五年的實踐,為社會組織參與殘疾人事業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憑借專業的項目設計服務需求,持續的跟蹤服務確保實效,真正成為群眾的“貼心人”。
在腦損傷兒童關愛事業中,“專業”是守護成長的核心基石。戰略合作醫院代表,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徐開壽教授指出,兒童腦損傷康復面臨疾病、家庭、社會三重困境,若缺乏適當康復,患兒功能障礙將會加重。
為破解難題,徐開壽教授團隊自2024年起就與尚賢基金會合作設立專項基金、共建“座椅銀行”等,資助超過50名患兒,4名醫護人員獲得培訓支持。此外,雙方還聯合開展義診,推廣康復小程序。未來,雙方將繼續深化合作,在腦損傷風險早篩、康復技術研究、人才培養等領域發力,助力更多腦損傷兒童重獲健康人生。
在公益長河中,總有一些榜樣用生命之光照亮前路。他們以不屈的意志詮釋“堅守”,以向上的姿態傳遞“希望”。活動現場,勵志人物“糖果男孩”董志博進行了主題分享。據了解,董志博出生時因難產致腦部積水,6個月大時被確診腦癱。成長路上,他因母親堅定守護未曾言棄,靠賣花開啟自食其力之路,后改賣牛軋糖,被稱為“糖果男孩”。如今,他與非遺糖果商合作,成為小有名氣的“網紅”。生活中的他,熱心公益,積極回饋社會,用實際行動傳遞溫暖與力量,鼓舞著無數人。
同樣擁有腦損傷經歷的“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全國自強模范”陸鴻和脫口秀演員小佳,也通過遠程的方式分享了他們的成長蛻變故事。陸鴻憑借頑強毅力,成功創業并帶動眾多殘疾人就業;小佳站上了脫口秀的舞臺,用喜劇形式為特殊群體發聲。他們的故事不僅傳遞出逆境向上的正能量,更為倡導對特殊群體的平等、尊重與包容注入了溫暖力量。
童行·共聚:以倡議織密網絡,以故事傳遞溫暖
活動現場,《慢成長?筑未來》——關愛腦損傷兒童聯合倡議正式發布。這份由尚賢基金會牽頭、醫療機構、愛心企業、志愿者共同發起的倡議,明確了共建“政府有引領、機構有能力、社會有善意、家庭有力量”的長效生態目標。隨著倡議裝置的啟動,這一刻,不僅是一份約定的啟航,更是“跨界協作共護成長”的決心彰顯。
活動現場,各方代表宣讀《慢成長?筑未來》關愛腦損傷兒童聯合倡議。
當天,受益兒童熙熙與媽媽吳海玉的訪談,讓不少嘉賓紅了眼眶。因早產缺氧,熙熙出生即確診腦癱,后又患上罕見的韋斯特綜合征。為帶孩子治病,吳海玉放棄了自身白癜風的治療,獨自陪熙熙常年住院,全家僅靠熙熙父親在工地打工的收入維持生計。“最難的時候,康復費斷了,我抱著熙熙在醫院走廊哭,覺得天要塌了。”吳海玉回憶,2021年,通過尚賢基金會專項基金的幫扶,讓熙熙的康復路得以延續。熙熙從不會坐、站、走,到能獨立行走十幾米;從說話含混不清,到能完整唱完一首兒歌、背出古詩。“現在他會拉著我的手說‘媽媽,我還要去康復課’,他眼里有光的樣子,就是我堅持的理由。”吳海玉說。
時光·盛放:以藝術傳遞善意,以初心奔赴未來
現場表演環節,將“溫度”與“創意”融為一體。一場融合科技與愛心的VR繪畫藝術表演,通過虛擬畫面與現實舞臺交織,將對慢天使的祝福具象化呈現;而ICAN工作坊的心智障礙青少年帶來的尚賢基金會主題曲《Sunshine在心中》大合唱,更讓現場暖意涌動。孩子們用最純粹的方式告訴我們:每個生命都能綻放光彩,站上舞臺中央,擁抱無限可能。
“尚賢五載公益路,從微光漸聚到暖意滿盈。”尚賢基金會相關負責人表示,回望來時路,幸得無數伙伴攜手同行,讓純粹的公益初心落地生根,讓溫暖與希望傳遞到需要的角落。未來,尚賢基金會希望繼續攜手政府部門、醫療系統和社會各界,通過交流、合作與創新,建立健全腦損傷兒童關愛服務體系,共同為孩子們筑就更溫暖的成長之路。(鐘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