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近日再次發布了關于整車企業供應商賬款支付規范的倡議,對“60天賬期”的支付起算時間、訂單確認、交付驗收、對賬結算等關鍵環節進行了明確。這一看似對整車企業提出更嚴格要求的舉措,實際上并不是勒緊車企的“緊箍咒”,而是推進車企與供應鏈企業實現合作共贏、打破“內卷”怪圈、助推整個產業鏈提質升級的“定心丸”。
汽車產業是典型的資本密集、技術密集型產業,其競爭不僅是企業之間的競爭,更是產業鏈之間的競爭,供應鏈的穩定性決定了產業的高度。在傳統認知中,延長賬期一直被車企視為優化現金流的重要手段。但這種以強勢地位擠壓供應商的做法,實際上是一種短視行為。特別是在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的背景下,產品結構、市場規模和產業形態仍在快速演變,供應鏈體系尚未成熟。整車企業若一味延期支付貨款,將直接加大供應商的經營壓力。如果供應商因資金回籠問題而減少創新投入,則整條產業鏈的技術進步速度必將受到影響。
當前,中國汽車產業正處在電動化、智能化轉型的關鍵時期,需要上下游企業共同投入大量資金進行研發攻關。拖延支付不是在降低成本,而是在透支信用,不是在優化現金流,而是在截斷創新流。因此,“60天賬期”規范絕非簡單的一紙倡議,而是基于市場規律和產業特性的科學設計。此次,通過進一步明確關鍵環節,使賬期承諾更加具有可操作性,這不僅減少了上下游企業之間的交易成本,也降低了因支付糾紛而產生的溝通成本和信用成本。
對整車企業而言,規范的賬期表面上增加了短期資金壓力,實則有助于提升企業經營管理的現代化水平。優秀的企業追求利潤,更追求合作伙伴的成長。不穩定的供應關系可能導致供貨延遲、質量波動甚至斷供風險。推行規范的賬期管理,將倒逼整車企業提高生產計劃準確性、庫存管理精細化程度和資金使用效率。
中國汽車工業正在從規模擴張向高質量發展轉變,從市場驅動向創新驅動升級。而完整的供應鏈正是中國制造業的一大優勢。整車企業應當認識到,與供應商建立長期穩定、互利共贏的合作關系,不僅是一種社會責任,更是企業提升核心競爭力的戰略選擇。
當下,全球汽車產業正在經歷深刻變革,供應鏈安全與穩定成為各國汽車產業的關注焦點。由于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國汽車產業陷入了“內卷”的惡性循環中,而規范賬期正是打破這一循環的突破口。中國汽車產業要想在全球市場中取得更大優勢,必須構建更具韌性和創新力的供應鏈體系。規范的賬期制度正是這種體系建設的重要基礎,規則越清晰,合作就越順暢,預期越穩定,則創新越有力。
細化“60天賬期”束縛的是短視的利潤觀,解放的是長遠的競爭力,定心的是供應商,受益的是全行業。通過規范支付行為,構建了更加公平、透明的商業環境,而穩定供應商預期,則增強了產業鏈的創新活力和抗風險能力,促進了整零協同,提升了整個汽車產業的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倡議發出后,已經有10多家大型車企發聲表示積極響應。隨著這一倡議的進一步落地實施,中國汽車產業有望建立起更加健康、穩定的供應鏈生態,為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只有產業鏈各方相互支持、優勢互補,才能共同打造健康有序的產業生態,共享產業升級帶來的廣闊機遇,也才能推動中國汽車產業向全球價值鏈高端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