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達生物(01801.HK)近日發布的2025年中期業績報告顯示,公司今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59.53億元,同比增長50.6%,凈利潤達8.34億元,成功實現扭虧為盈(去年同期凈利潤為-3.93億元),毛利率提升3.1個百分點至86%。
業內人士指出,今年上半年的業績增長,標志著信達生物“腫瘤+綜合產品”的創新藥雙輪驅動策略進入收獲期。其全球創新管線的臨床突破與商業化能力的提升,有望重塑生物醫藥行業競爭格局。
在腫瘤治療領域,盡管面臨PD-1單抗市場的激烈競爭,信達生物的“旗艦產品”信迪利單抗通過適應癥拓展與聯合療法創新,銷售收入實現穩步增長,結腸癌與二線腎癌適應癥的上市申請已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受理。公司第三代EGFR-TKI肺癌靶向藥利厄替尼片于2025年1月獲批上市,作為信達生物的第14款商業化產品,將持續加強其在肺癌精準治療領域的品牌和產品組合優勢。
在綜合產品管線方面,公司的創新藥布局展現出強大潛力。GCG/GLP-1雙靶點減重藥物瑪仕度肽注射液,憑借其在肥胖癥治療中的突破性療效,上市后迅速成為市場焦點,糖尿病適應癥預計下半年獲批。此外,公司的甲狀腺眼病治療藥物替妥尤單抗N01注射液也順利獲批上市。
在研發投入方面,信達生物2025年上半年研發費用達10億元,仍保持行業領先水平。其全球創新管線的突破尤為矚目,其中,PD-1/IL-2α雙特異性抗體融合蛋白IBI363,憑借在鱗狀非小細胞肺癌、黑色素瘤等難治性腫瘤中的臨床突出表現,分別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突破性治療認證與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快速通道資格認定。另一款ADC藥物IBI343,在晚期胰腺癌治療中表現出較好療效,正在進行三期臨床試驗。
截至目前,信達生物已有16款產品獲批上市,其中12款為腫瘤治療藥物,4款為代謝、自身免疫等慢病領域創新藥。另有3個品種在NMPA審評中,4個新藥分子進入三期或關鍵性臨床研究,15個新藥品種處于臨床研究階段。信達生物稱,“上市一批、臨床一批、研發一批”的管線梯隊,為公司中長期增長奠定了堅實基礎。
據介紹,信達生物的國際化進程在2025年取得新進展。授權費收入達6.656億元,主要來自于公司與羅氏制藥簽訂的獨家許可及合作協議所收取的首付款,這也成為公司上半年業績增長的另一重要驅動力。在臨床開發層面,信達生物同步推進多個全球多中心臨床試驗:IBI363針對免疫耐藥肺鱗癌的全球三期研究預計下半年在中美啟動;瑪仕度肽注射液的三期臨床研究,將直接對標司美格魯肽等國際競品,搶占肥胖癥治療市場份額。
不少機構對信達生物的長期價值給予高度認可,一些券商機構紛紛上調評級。其中,光大證券認為其核心產品銷售表現強勁,維持“買入”評級;中泰國際更將目標價上調至113.75港元,強調其“創新藥+國際化”雙引擎的增長潛力。